生物的考量
Biologic Consideration
邊緣的位置及生物性寬度
Margin placement and biologic width
•
復形醫師必須了解生物性寬度以保持牙齦組織的健康及控制復形體周圍的牙齦形狀。
• 邊緣的位置有三種:牙齦上、平牙齦、牙齦下(Supragingival , equigingival,
subgingival)
•
牙齦上邊緣對牙周組織的影響最少。通常,由於傳統復形材料對於牙齒有顯著的顏色對比與不透明度,這種邊緣多用於非美觀區。隨著更透明的復形材料、黏著劑、樹脂接合劑的出現,現在在美觀區做牙齦上邊緣已經成為事實。
•
平牙齦傳統上較不合意的,因為一般認為比牙齦上及牙齦下邊緣會保留更多牙菌斑而引起更大的發炎;也考慮輕微的牙齦萎縮會造成不好看的邊緣顯示。在今日這些擔心並不存在,不只是因為假牙的邊緣可以在美觀上與牙齒融和也由於假牙的牙齦邊緣可以容易完成得到一光滑的界面。從牙周的觀點,牙齦上和平牙齦的設計是能被容忍的。
•
最大的生物上的風險是發生在做牙齦下邊緣的時候。這種邊緣不如牙齦上及平牙齦邊緣在完成過程容易達成,此外如果邊緣過低於牙齦組織邊緣,將會破壞牙齦附連組織。
(圖3)
隨著黏著牙醫學及超薄貼瓷的進步,現在平牙齦的復形體不會看到邊緣。
•
健康的牙齦組織在牙齦溝的底部和牙槽骨之間包括結合上皮附連和結締組織附連;這兩個附連的寬度現在鑑定為生物性寬度biologic
width。在人類平均寬度,結合上皮附連是0.97mm, 結締組織附連是1.07mm。
• 臨床上可用來診斷生物性寬度的侵犯,就是復形物的邊緣與牙槽骨的距離小於2mm,
牙齦發炎而沒有其他致病因素存在。
(圖4)
•
在復形的考量,常會指示復形物的邊緣要在牙齦邊緣之下。復形物需要在牙齦下是由於(a)建立足夠的抵抗力和保持力。(b)由於蛀牙或牙齒的缺損而明顯的改變形態。(c)為了隱藏牙齒-復形物的交界而將之置於牙齦下。當牙齦組織放得太低於牙齦邊緣,以致於侵犯牙齦附著而產生生物性寬度的侵犯。
•
牙齦組織有兩種不同的反應:發炎、骨頭喪失。骨頭喪失及牙齦萎縮是身體為了在牙槽骨和邊緣重新創造組織附連的空間,通常是在牙齒周圍的牙槽骨比較薄的部位。高度扇形及薄的牙齦比較容易萎縮。
•
更常見的是骨頭高度不變,但有牙齦發炎一直持續著。為了牙齦組織的健康,臨床上必須建立邊緣和牙槽骨的空間。可以手術來改變骨頭高度或矯正拉出將復形物邊緣移至離牙槽骨較遠的地方。
(圖5)
生物性寬度的評估
Biologic Width Evaluation
•
從X光攝影可以指出牙縫生物性寬度的侵犯,而X光攝影無法診斷牙齒近心頰側及遠心頰側轉角部位,這是因為牙齒重曡的緣故。如果患者在以牙周探針評估復形邊緣時感覺不舒服,是由於邊緣延伸進入附連,而發生了生物性寬度的侵犯。
•
臨床上更正面的評估是以無菌的牙周探針來測量牙槽骨和復形物邊緣的距離。將探針從牙齦溝推入麻醉的附連組織直到下面的骨頭。如果距離少於2mm,則可診斷確定是生物性寬度的侵犯。這個評估是要環繞牙齒一圈來評估問題的程度。
• 根據研究報告,生物性寬度在某些人會小於0.75mm, 然而其他人則長達4.3mm。
• 每個人都有特殊的生物性寬度,須個別來評估。須在健康的牙齦組織應該在多顆牙齒上重複測量。
(圖6)
邊緣放置準則
Margin Placement Guidelines
•
當邊緣的放置有關牙周附連時,會建議以患者現有的牙齦溝深度當作評估患者所需要的生物性寬度的準則。
• 牙齦溝的底部是附連的頂部,因此臨床醫師根據附連高度的差異來確定邊緣是放在牙齦溝而不是在附連。
• 牙齦溝深度的差異用來預測邊緣可以安全地放於牙齦脊下多少深度。
• 淺的囊袋深度(1.0-1.5 mm),磨超過牙齦下0.5mm有侵犯附連的風險。
• 多數情況下,牙齦溝深度越深,牙齦萎縮的風險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