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病因
Etiology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
臨床上的證據顯示,牙周病的產生是由於致病因子,此處是指牙菌斑內發現的特殊細菌,和宿主組織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
• 牙周病的病因分為:啟動因子、修改因子、遺傳傾向性。
• 牙周病的啓動因子(initiating factors)包括牙菌斑和牙結石。
• 牙周病的修改因子(modifying factors)包括局部性因子(local
factors)和整體性因子(general
factors);局部因子包括咬合不正、咬合傷害、不足習慣。整體性因子包括荷爾蒙的改變、營養的問題、全身性疾病、和遺傳性異常。
•
牙周病的主要病理特徵是發炎,而牙菌斑是誘發宿主發炎進行的病因。一個健康的宿主,少量的牙菌斑受到身體的防禦機制控制而不會造成破壞。牙周的破壞比較可能和牙菌斑中的特殊細菌有關,致病菌種的特殊菌株可能比其他菌株具有更強的毒性。
•
牙菌斑堆積的增加常由於不良的口腔衛生,而局部性因子的出現如牙结石、牙齒補綴物的懸垂或是擁擠排列不整齊的牙齒,使得狀況更形複雜。
•
宿主對牙菌斑的反應受到個人的基因型所影響,也受到環境的影響。修正個人對於細菌侵犯的反應的遺傳變異或突變已經被確認而且和嚴重牙周炎有關。
• 有糖尿病和抽煙的人比沒有糖尿病和不抽煙的人更容易受到牙周的破壞。
• 宿主因素對於成功的牙周病治療中組織的修復也是有決定性的。
•
全身性宿主因素對於牙周病的影響已經長期受到公認,最近的數據顯示牙周病對於全身性的狀況例如心臟病、中風、早產、體重過輕新生兒可能有重大的作用。
•
因此宿主因素局部會造成細菌入侵所致牙周組織破壞抵抗力的降低,而細菌的入侵也會產生導致全身性疾病的局部或全身反應。
Experimental gingival
Studies
實驗性牙齦炎研究
• 牙齦炎的發展曾經由Harald
Loe及其同僚在一個稱為實驗性牙齦炎的模型系統被廣泛研究。(1965)
•
首先以洗牙及嚴格的口腔衛生方法在人體建立牙周的健康;隨之21天禁止口腔衛生。不做口腔衛生8小時後牙齒表面細菌的濃度為每平方厘米103
到104個。接下來的24小時期間則以100到1000的倍數增加。
(圖1)
•
停止所有口腔衛生方法後,牙菌斑會在牙齒表面堆積。牙菌斑的成分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在頭幾天主要是革蘭氏陽性球菌和桿菌,然後轉變成較多革蘭氏陰性、較多桿菌,最後出現革蘭氏陰性螺旋菌。幾天內就出現輕微的牙齦炎。從正確的口腔衛生重新執行開始,牙菌斑的成分又回到開始的狀況,牙齦炎的症狀也消失了。(圖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