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特別門診成立,歡迎來電預約!
 
 

[牙周組織的解剖]

You must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欲變世界,先變其身。

                                    ---甘地

參考書籍:

1.Carranza’s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2.Clinical Periodontology and Implant Dentistry
3.Periodontics, Medicine, Surgery, and Implants
4.Color Atlas of Dental Medicine, Periodontology

牙周組織

牙齦(G)

牙周靭帶(PL)

牙骨質(RC)

牙槽骨(AP)

 

[牙周 病學的歷史]

[牙周組織的解剖]

[植牙周圍組織的解剖

及生物學]

[牙周及植牙周圍組織

的生物觀]

[老化與牙周組織]

[牙周病的病因]

[機械式牙齦上牙菌斑控制]

[復形牙科的牙周準備工作]

[照護性牙周病治療]

[矯正學與牙周病學之間的關係]

 

 

 

 

 

 

 
 

 

 

 

 

 

 

 

 

 

 

 

 

 

 

 

 

 

 

 

 

 

 

 

 

 

 

 

 

 

 

 

 

 

 

 

 

 

 

 

 

 

 

 

 

 

 

 

 

 

 

 

 

 

 

 

 

 

 

 

 

 

 

 

 

 

 

 

 

 

 

 

 

 

 

 

 

 

 

 

 

 

 

 

 

 

 

 

 

 

 

 

 

 

 

 

 

 

 

 

 

 

 

 

 

 

 

 

 

 

 

 

 牙齦-巨觀

(圖6)

• 口腔黏膜與嘴唇的表皮及軟腭咽喉黏膜相連接
• 口腔黏膜包括1)咀嚼性黏膜:牙齦及硬腭的表面;2)

     特殊性黏膜:覆蓋舌頭背面;3)其他部分稱為內層 黏

     膜。
• 牙齦是覆蓋牙槽突及圍繞齒頸部的咀嚼性黏膜
• 牙齦由表皮及下方的結締組織(lamina propria)組成。

     它的最後形狀與質地與牙齒的萌發相關聯。
• 解剖學上分為三區:游離牙齦、附著牙齦、牙間乳突
• 牙齦在牙根尖方向與口腔黏膜交界處有一易於辨認界

     線稱為黏膜牙齦交界線mucogingival junction。
 

牙齦的位置
• 牙齦的位置是指牙齦附著於牙齒的高度
• 在牙齒萌發的過程,口腔上皮、結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 , reduced enamel epithelium會進行很大的

     調整塑形以維持牙齦溝較淺的生理深度,否則會造成

     不正常的牙齦、牙齒解剖關係
• 牙齒萌發包括主動萌發(牙齒向咬合面方向移動)、

     被動萌發(牙齦向根尖方向移動以露出牙齒)
• 要注意解剖牙冠、解剖牙根與臨床牙冠、臨床牙根的

     區別
 

被動萌發 (passive eruption)

 

(圖7)

當牙齒到達咬合面時, 牙齦的位置有四種情況:
• 結合上皮和牙齦溝底部在琺瑯質上
• 結合上皮增生所以一部分在牙骨質一部分在琺瑯質,

     牙齦溝底部在琺瑯質上
• 結合上皮全部在牙骨質,牙齦溝底部在CEJ上

• 結合上皮全部在牙骨質,牙齦溝底部在牙骨質上,露

     出一部分牙骨質

 

游離牙齦 (Free Gingiva)

(圖8)

• 又稱為邊緣齦(marginal gingiva), 寬約1mm, 領圈狀圍

    繞牙齒。形成牙齦溝gingival sulcus 的圍牆。可以牙周

    探針與牙齒表面分開。
• 珊瑚粉紅色,鈍圓表面,堅實質地

• 在50%的案例,與旁邊的附著牙齦由一淺的線狀凹

     陷,free gingival groove, 分隔。
• 牙齒完全萌發後,游離牙齦邊緣大約位於琺瑯質表面

     距離cemento-enamel junction 冠向1.5-2mm處。
 

牙齦溝 (Gingival sulcus)

(圖9)

• 游離牙齦與牙面之間的空隙
• 臨床檢查牙齦溝的深度是一個重要的診斷指標
• 在絕對理想衛生的情況,牙齦溝的深度是0mm或接近

      0mm
• 組織切片上牙齦溝的深度曾報告是1.8mm,差異0-

     6mm;其他的報告有1.5mm和0.69mm
• 臨床評估是計算牙周探針穿過的距離,組織上的牙齦

     溝深度並不完全與牙周探針穿過的深度一樣
• 所謂臨床上人類正常牙齦溝深度是2-3mm
• 溝底位於CEJ,牙齦溝內壁為複層鱗狀上皮,一般無

     角化層

 

附著牙齦 (Attached Gingiva)
               

(圖10)

• 與游離牙齦相連續,呈粉紅色、堅韌、與下方牙槽骨

     的骨膜緊密結合、血管較少、不能移動。
• 附著牙齦與牙槽骨黏膜的界線稱為膜齦聯合

     mucogingival junction
• 表面有橘皮樣的點狀凹陷,稱為"點畫"(stippling),牙

     齦發炎時消失。
• 附著牙齦的寬度是另一個重要的臨床指標;是

     mucogingival junction 和牙齦溝底部的㚈側投射位置的

    距離;和角化牙齦的寬度不同,後者包括游離牙齦 。
• 黏膜上皮角化程度較差,結締組織較為疏鬆,血管豐

     富,移動度較大。牽動唇頰,觀察黏膜的移動度,可

     確立膜齦聯合的位置,從而測定附著牙齦的寬度 。

(圖11)

 

Stippling

(圖12)

• 附著牙齦是複層鱗狀上皮
• Stippling 是由於結締組織的乳突層突出
• 與角質化的程度有關係

牙齦的寬度

(圖13)

• 上顎頰側附著牙齦最寬處在門牙(3.5-4.5mm in maxilla

     ,3.3-3.9mm in mandible)最窄處在小臼齒(1.9mm in

      maxilla,1.8 mm in mandibular first premolars);下顎舌

     側最窄處在門牙,最寬處在臼齒區。差異1-9mm。
• 附著牙齦附著牢固,表面角化良好,對局部刺激有較

     好的抵抗力 。
 

牙間牙齦 (Interdental Gingiva)

(圖14)

• 前牙區呈三角錐形狀,後牙區頰舌方向比較平,充滿

     於相鄰兩牙接觸區根方的齦外展隙中,由游離齦和部

     分附著齦構成 。
• 由於牙間牙齦的存在,游離牙齦在齒弓呈現一扇形的

     外觀 。
• 牙間牙齦的形狀由牙齒之間的接觸關係、鄰接牙面的

     寬度、CEJ的走向來決定 。
 

(圖15)

• 相鄰牙接觸點的存在與否、接觸點至齒槽嵴的距離、

     萎縮的存在與否對牙間牙齦的形狀也有影響 。
• 在小臼齒和臼齒區,這些牙齒是鄰接面而非接觸點
• 既然牙間牙齦的形狀與牙齒鄰接面的外形一致,在小

     臼齒和臼齒區牙間牙齦形成一凹陷"col"。
 

齦谷 (col)

(圖16)

• 牙間牙齦有一vestibular(VP), 一lingual(LP)部分 ,由

     齦谷分開 。
• 上皮無角化,對局部刺激物的抵抗力較低,牙周病易

     始發於此
 

 
 
鄭淑敏牙醫診所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68-2號1樓    TEL:(02)2585-8670

京站全人牙醫診所  地址:台北市 華陰街59號2樓          TEL:(02)2552-5652 線上掛號